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是湘潭大学成立早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数理系,1974年被批准确立数学、计算数学2个专业,1976年招收计算数学专业学生,1985年,成立数学研究所。1997年成立计算与应用数学研究所,聘请美国宾州大学计算数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湘潭大学校友许进超教授为所长。2003年撤消数学系,成立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04年由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科学工程计算与数值仿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06年通过验收。
该院现由数学系、计算数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与应用软件系、统计学系和高等数学教学部5个系部组成。目前拥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博士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教育部类特色专业和湖南省“十?五”重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1982年省教育厅确定数学和计算数学专业为湖南省省属院校批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计算数学学科是湖南省成立早、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多的学科,199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专业,2001年通过验收,并被评为;1999年计算数学被湖南省列为“重中之重”建设的重点学科;2001年又被列为湖南省"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在2005年验收评估中被评为,并获准设立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聘请国际青年数学家许进超博士为特聘教授;2006年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同时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7年计算数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我院现已形成了涵盖普通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营造了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良教学、学术环境,培养了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330余名,本科生2700余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批在学术界和其它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数学院本科毕业生中已有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已有3人获“冯康科学计算奖。在已毕业的校友中获得突出成就的如:袁亚湘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首届“冯康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许进超教授(美国宾州大学计算数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首届“冯康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向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陈省身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报告)、黄云清教授(湘潭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冯康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曹道民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斌研究员(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爱辉(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香港上市公司普纳集团董事会主席邹艺湘、总裁陈俭等。大批在高校、科研单位、银行、邮电、统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都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骨干。
我院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了一批成绩突出的青年教授、博士,现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且充满活力的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2人,专职教师71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5人,讲师20人;专职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3名,德国“洪堡奖”之美国资深科学家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1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各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特殊津贴的专家4名,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1名,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2名,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教师1名,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名,湖南省中青年专家1名,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3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全国教师1名,湖南省教师5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9名,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学者为讲座、兼职教授。
我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形成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如代数学、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理论与应用、刚性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等;近年来在多重网格法及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分形几何及应用、函数论及应用、线性代数及应用等方面又有所发展。目前承担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总装备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等一批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并产生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
我院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各类先进设备和实验环境(包括SGIORIGIN3200并行机、曙光TC4000高性能科学计算集群),并具有良好的办公条件和丰富的国内外图书资料